Roswitha的高山學校(Schule am Berg)其實就是一棟樓高兩層,內部別有洞天的木屋,地面層高於戶外的地面,有一個大的玄關,後面是廚房。旁邊一個屋頂約兩公尺半高且已被煙燻黒的餐廳,內有古老燃燒木材的灶台、一個長木桌,周圍是沿牆壁的木椅還有板凳。

P1210501-S.jpg

木屋之外,旁邊是一棟動物們晚上睡覺的倉庫,裡面有養雞、山羊,夏天牛隻和豬隻也在這裡過夜,冬天都已經到山下去過冬了。屋外另外有木材堆積的柴火房、用石片石磚砌起來的傳統烤爐。屋前是盛接自然湧出泉水的木製水槽,屋側有木桌與木椅。屋後則是一片山坡,有許多可食用的野生花草,一般課程Roswitha女士都會帶著學生認識採摘,帶回木屋清洗,做成野菜沙拉。

IMGP9805-S.jpg

二樓有許多房間,可以容納五、六個家庭住宿。旁邊在倉庫上方,有一間寬敞的教室,有幾張大圓桌與長桌,以及木製板凳與單人椅。這就是教學的地方,約可容納20個人。每年冬天,其實Roswitha是將學校關閉的,只租給滑雪客。她說這次因為我們而開始今年的高山學校活動,不然她還會在Rauris的鎮上待更久。

我們晨跑完畢,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,簡易的麵包課程就要開始了。如果要學做傳統麵包,Roswitha可以教一個禮拜,我們時間有限,必須下午兩點半離開,趕去Taxenbach-Rauris火車站坐往薩爾斯堡的火車,因此簡化授課,每人做出一個麵包就成啦!

IMGP9802-S.jpg

這次安排來高山學校,Roswitha問過我:有薩爾斯堡電視台想錄製介紹高山學校的影片,並以來自台灣的學生為主題,襯托高山學校的國際知名度。我說沒問題,大家都不害臊。結果大家進入教室之後,果真看見一位攝影師與漂亮的女記者。我們就充當臨時演員,圍著老師看她示範說明,還要時時提出問題,創造機會讓Roswitha可以發揮。

我想做麵包的過程就不用細講了,大概上麵粉有兩種,較深的是稞麥,淺的是小麥製成。前一天,先將稞麥麵粉加水,放在溫暖的地方讓它自然發酵(靠阿爾卑斯山上空氣中的酵母菌囉),變成酸麵之後,第二天倒入大的容器中,加入稞麥與小麥麵粉各半(也可加入不同比例,麵包口感不同),用大木杓攪拌均勻,然後上方用布覆蓋,抬到灶台附近溫暖的地方放置,等一個多小時,容器內麵團脹起來之後,再抬回教室,將麵團成塊取出分給每個人,開始依照個人的美術功力,做出不同形狀的麵團出來。有不同的穀物種子,如南瓜子(我只知道這個)等,可以加入麵團中,或按在表面上當裝飾。

IMGP9812-S.jpg

IMGP9816-S.jpg

IMGP9821-S.jpg

在等待麵團發起來的期間,大伙兒先到烤爐前生火。薛大哥展現無比的靈活度,充當Roswitha的助手,讓她差一點想叫他留在Rauris當她的助教,而且德文溜轉,幽默風趣,逗得大家都很開心。柴火開始燃燒後就關閉爐門,回去做麵包,等到麵包做好,柴火已化為灰燼,爐內石壁的溫度很高。Roswitha請薛大哥清理爐內,將灰燼清出,並用溼布抹拭爐內平面。接著將大家的各種形狀麵包用長柄木鏟,一一置入烤爐中,關上爐門,就等著讓爐內石壁的高溫來烘烤麵包了。

IMGP9809-S.jpg

IMGP9823-S.jpg

在等待烘烤的時候,廚房Roswitha請來的廚師已經準備好大家的午餐。一面享用傳統奧地利食物,一面等待大家的成果。

IMGP9825-S.jpg

漂亮!麵包出爐了!香噴噴,道地的傳統麵包,有星星形、心形、紡錘形......這些馬拉松選手,還真是童心未愍。大家十分興奮,都準備帶回台灣。Helen特地向Roswitha要了一些酸麵,好像要回台灣發揚光大。

從上課到結束,電視記者與攝影師一路跟拍,可以說是台灣學生做麵包的全紀錄,最後還要我們派出兩個人接受專訪。Roswitha推薦找我,另一個大家就把薛大哥給挖出來擔此重任。我們兩人在屋旁木桌依序接受訪問,也是大大發揮一番,說得連自己都不敢相信,真的天然麵包那麼重要,還吸引我們不遠千里而來。反正是開心的結束,女記者與攝影師也十分高興錄製成功。我們這群人都上了奧地利的電視啦!

P1210487-S.jpg

P1210484-S.jpg

P1210470-S.jpg

P1210483-S.jpg

下午二時半,大家與Roswitha握手或擁抱道別。我用兩邊臉頰相觸碰的方式,表示對她的親近與感謝。我們背起行囊,加上每人一個大麵包,順著山路走下山,猶帶著依依不捨,結束了這趟難忘的高山學校之旅!

P1210505-S.jpg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亨利爺爺 的頭像
    亨利爺爺

    小亨利的綠色森林

    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