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持續保持運動的習慣並不容易。除了簡單、方便、容易以外,我覺得同伴也很重要。

慧玲與瑞英-1.jpg

住在龍潭期間,我的同伴就是鄰居老郭。常常相約一大早在圍牆外會合,彼此以口哨模仿的鳥聲為信號,跑到附近的茶園,來回約5公里,用去40分鐘的時間。

比較遠的還有學弟大中,住在500公尺以外的地方。我們三人早期在週末會到石門水庫跑有坡度的道路。有同伴一起運動,不但較有樂趣,也能持久、持續。

參加比賽活動,同伴就更需要了。通常地方近的比賽,如:台北國際馬拉松、金山國際馬拉松,當天一大早約4、5點出發即可。遠的地方,像:太魯閣馬拉松、台東鐵人三項、環花東350公里公路車賽,就需要前一天出發。唯一例外是日月潭橫渡,當天凌晨3點出發即可。

除了找運動的伴,也要拉少運動的同伴進來,讓他們接觸我們的運動方式,進而加入我們。同伴愈多愈好玩,運動就愈能持續,交友又健身,生活更積極,而且能像波浪般散播出去,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,並擁有不同的經驗;這將使大家在身心的健康方面帶來宏大的正面效益!

2007年的太魯閣馬拉松,我說動以前卡內基的老友:瑞英與慧玲兩位小姐參加,當見習生。我有個毛病:自己喜歡的東西,希望別人也來試試看,因此常使別人感覺壓力,還沒經歷我所描述的東西和體會其好處,就已經被我的熱情嚇到了。不過這次兩位小姐基於對我的包容體諒,不忍心多次拒絕,便答應參加一次這種活動。

她們報名的是6公里全民慢跑,我參加42公里馬拉松。其實要真正能在神經知覺系統產生深刻的影響,應該要跑10公里以上路程。當能夠克服10公里,身心會進入一個比較敢嘗試的狀態,對自己也會有比較高的信心;後來挑戰半程馬拉松21公里,甚至全程,那是遲早的事情。不過這兩位小姐報名6公里,已經很給面子了!

大概是沒有陪跑的伴,她們少了我在旁的督促,用散步的方式走完6公里,欣賞太魯閣峽谷風光,十分愜意。我則也在孤獨的情況下,在最後期限前跑回終點,創下馬拉松最差的成績:5小時59分。

 

因為沒有伴,想鬆懈的時候少了一些推力。我喜歡團隊合作甚於單打獨鬥得原因在此,因為在最困難的時候,您能克服對自己能力錯誤的認知,將潛力延伸,完成比個人加總更大的成就。從前跑馬拉松的實力與老郭在伯仲之間,可是好幾次,我因疏於練習在出發後落後於主集團(大致由老郭、學忠、建鋒),後來愈拉愈遠;而那幾次也是我成績最差的時候。主要原因還是在過程中少了同伴的關係。

所以如果下次瑞英與慧玲願意再次參加路跑,我願意當陪跑的同伴,這樣她們就再也沒有藉口了。

慧玲與瑞英-2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