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班,是我在竹科生活科技館上課早期幾個班之一。看看時間,距今已經有十年之久。從2001年11月23日開課,至2002年2月下旬結束。畢業照,是在畢業之前二週,用辦公室提供的相機拍的。

2002年D1123H 新竹班  

與羅馬鐵人的靈魂人物 - 大中,也是在這一班認識的。那時如果在台積電的工作臨時調整,讓他沒法上這一班,可能這一生不會有參加鐵人三項的經驗。

新竹的卡內基訓練,過去都在光復路的帝國新象大樓內上課;我很早的班幾乎都在那裡。換到科學園區的科技生活館之後,交通比較方便。從龍潭上高速公路後,直接從新竹系統轉園區交流到下來,拐兩個灣就可以直接到到達。

需要上課當天,行程相當緊湊。辦公室事情下午4:00前必須告一段落,先請假提前走,趕回家換裝與攜帶上課資料及文具箱就要離開,幾乎沒有空檔。洪毅那時還小,前一天會先送到父母或大妹家代為照顧,蓓華工作比我忙碌,無法幫我準備上課的物品,我得自己打理。通常必須早上先將襯衫燙好,領帶打好,西裝褂好;下午一回到家先沖冷水澡,然後換上「超人服裝」,精神抖擻地出門。西裝革履,與白天研究工作模樣兒完全不同。

在車上的40分鐘是我寶貴的最後暖身時間。我將教材綱要放在駕駛座旁坐位上,將程序表熟記一次,想想新的例子,將全班學員學長在心裡跑一遍,同時腦海試著閃過每一位的長相,以及與他們通過電話的內容。耳朵也不敢閒著。我常聽的錄音是卡內基當時副總裁Frank Ashby所談關於講師的責任,以及成為「優秀講師」(Superb Instructor)的關鍵。他的聲音格外有激勵的力量。印象最深的,是他提到對於學員在台上表達的回應(Commenting)必須直指核心(to the point),這需要以對學員表達事件的完全專注為基礎。把注意力從自己移到對方身上,是對講師反覆的要求。這句話常讓我檢討自己......

當然,這些腦力活動有意識地默默進行,開車卻也不敢大意,只是充分利用時間罷了。由於時間有限,我通常泰山八寶粥預先打開來放在駕駛座旁當作晚餐,偶爾拿起來,一次一口,在到達新竹前吃完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就以課程第二講的這一天作為背景,來回憶這一個班吧!

第一講時,大家檢視需求與目標,聽的時候多,也還在適應新環境與同學,講師與學長的角色比較吃重。第二講開始,學員很快轉移為主要角色,成為聚光燈的焦點。我不想,也不認為進行卡內基訓練的地方稱為「教室」,就像這裡科技生活館的二樓;我們應該稱它為「選手練習場」,我認為以訓練運動員來比喻這個課程十分貼切:卡內基訓練並不是一種教育,而是引導參與者重新認識自己、探討內在需求,以及喚起自己潛力的過程。它激發人性中為善的一面,讓「正向」、「積極」、「進取」的元素作為改變的驅動力。雖然過程以「溝通與人際關係」為範疇,但已涵蓋多方面的,讓人成為更好的人的能力訓練,所以這個訓練並不是在給東西,而是用每個人自己的能力,變得更好而已。寫下這些,有點像拗口的廣告詞,但卻是我的心得感受。

這種情形像極了訓練選手。選手的能力是自己的,教練也不會比選手能跳能跑,這是我的自我認知。我也認為,促成選手有突破性的改變,必須建立在三個項條件之上:提供適當的環境(A)、有清楚目標且渴望達成的選手(B),與具備激勵能力、讓選手發揮潛力的教練(C)。這可以寫成課程的成功方程式((A+C)*B),缺一不可。在前二講,必須全力讓三項條件調整到位 ,而而其中主要關鍵是(B)。在第一講曾經訂定五種關鍵能力的目標,那便是讓每個人的(B)項條件加以強化,不僅讓他們設定目標,也希望他們把目標達成的感覺與場景描繪出來。如果選手不能清楚地界定自己要突破的地方在何處,效果將大打折扣。

新竹班的組成是比較特別的,幾乎清一色都是科學園區公司的人員。其中研發人員佔多數,其次是行政人員。家庭主婦或是老師也有,但比例較低。這一班亦然,除了一位國小老師,一位在出版業,一位娛樂業,兩位保險公司主管外,其他都是各公司的中高階幹部或工程師。在訓練中,背景職業並沒有任何比較,開始也只有「教練團」(講師加學長們)才知道個人背景。我們其實期待學員背景的變異大一些,在訓練中容易產生經驗差異造成的張力,有時不同觀點帶來趣味性,這樣多樣性是促進學員學習的刺激因素。而同質性高的新竹班比較缺乏這種張力,大家設定的目標、需要克服的挑戰、採取的行動,都有近似的傾向,而且多半圍繞在工作上。雖然我對園區的工作並不陌生,但期待他們嘗試在不同方向發現自己的潛能。

第二講上半講的目標:「將注意力專注在一個人身上」,將交給學員開拓人際關係的第一把鑰匙。我們挑戰每一位能夠記住多少位同學姓名,並以運用「印、重、聯」的方式舉例。下半講「向他人溝通願景以激勵自己與他人」則是重頭戲,我們要求學員到台上去,向大家描述自己的目標。

不是教練狠,把人丟到台上了事。在陌生環境中公開說話,是許多人最大的夢魘,在這裡必須跨越這樣的障礙,這是剛開始的一點小小的技術問題。跨欄選手看到前方一排的攔架時,如果心生畏懼,就很容易被絆倒;這個心理因素,是影響表現的原因之一。如果專注在計算步數以及肌肉協調動作,步伐與抬腳都追求最佳化與完美,害怕的感覺會消失。我們用三個「E」的原則說明排除心理障礙的方法。上半講記憶姓名的練習,除了讓學員瞭解:開拓人際的基礎在對「人」的興趣外,也證明每位選手都有能力跨過自己以為無法跨越的障礙。而下半講在學長的示範後,每位選手都要邁步衝刺,在兩分鐘內完成跨欄動作。

這一班看來對上台表達都沒有畏懼之意。許多位擔任主管或是業務人員,對大家說話是稀鬆平常的事。對他(她)們的期許是:在兩分鐘內說清楚一件事,從自我介紹開始,談到目標,以及達成時的場景。當設定條件時,對很多人的挑戰就來了。我們要求跨欄的步伐跨度與角度,身體擺動幅度,以及抵達終點時間。這樣說可能會造成誤解。對於台上站定的學員,我們不會告訴他(她)如何走位,手勢怎麼擺,表情怎麼做;這不是演員或演講訓練班,而是讓每個人輕鬆做自己,在大家面前能夠自在地把自己的經驗與想法表達出來,並產生影響力。所以我們聚焦在內容,當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內容的時候,氣氛是完全不一樣的。好比學員在台上努力丟出東西來,每個人不是去研究丟出的姿勢與角度,而是想著如何接,接到後怎麼用。我們將建立的是:能夠有效溝通的能力,這個焦點不能偏移,或停留在膚淺的層面。

通常到了第二講下半講,卡內基的特有環境已經差不多形成了。這一班十分活潑,還記得有幾位對氣氛頗有掌握能力,包括建隆、賀勛、啓通、堅昌等;沂庭、和芳很大方,豪傑、昌杰很風趣;明俊、逸慈、俊鴻十分穩重,錦勝、木洲、添福讓人信賴;大中、顥盛、宏毅帶有大將氣質,國華、麗瑛、今櫻、慧欣認真專注;貴香、青榮、秉琦閱歷豐富,志傑、宜隆、智彰有獨特魅力......我站在全體學員後面,面對依照座位排序上台的每一位「選手」,聆聽她(他)們談著對於自己的期許,以及未來偉大藍圖的描繪,也深受感染,十分興奮。

多年來,我一直不會忘卻在這一講次的學員,不論是哪一班,在講述自己的願景時,眼神出現的光彩,伴隨著一點點不敢確定的怯生生,急切期待發生的激昂情緒,以及自我勉勵的篤定。那是力量的泉源、是改變的根據、是追求另一境界的渴望與吶喊!我相信每一位認真想過的人,因為逐漸調校到同一個正向往前的頻率,都會感受到彼此分享帶來的鼓舞,而且互相激盪。一個團隊,成員間建立起這樣的關係,那是何等幸福的事!

那一講是在意猶未盡中結束。從大家不同一般的自我介紹中,更深地瞭解彼此,而陌生感覺已經完全消失。我請「助理教練」們示範為了第三講須準備的練習,最後以一個「樞機主教與孔雀羽毛」的故事作結束。我們在門口一一與她(他)們握手道別時,我注視每一個面孔,感覺新的力量已從手掌傳來 ......

期待下一講的相見。

2002年D1123H(1) 新竹班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這些各懷絕技的選手們,就要回到社會服務人群了)

附註: 

這一班的優秀助理教練團:洪耀德(最後排右一),李碧泰(最後排右二),紀麗蓉(前排右一),簡琬莉(前排左一)。他(她)們極度熱忱,至今仍感覺到那股熱力。

好幾位學員結束之後,還需要回公司上班,包括賀勛、大中等。大中住在龍潭,與我同一社區。因為知道彼此有學長弟與居住的地緣關係,日後維持聯繫,甚至他是我參加「馬拉松」與「鐵人三項」這些不可能任務的啓蒙老師。建隆、賀勛也都如此。我十分感恩,感謝這一班後來對我發展出持續性的影響 ...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