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溪森林生態佈告欄
思考,信念,行動 ...... 令智者猶豫的鴻溝,傻子一步跨過

核能發電以下的專業分類很多,如何對抗地震的破壞識其中一個。我不在這個專業領域,謹就一般性了解,略述我所了解的部份。

地震的破壞作用,從核電廠運轉安全的角度,來自三方面:

  • 各方向的重力加速度。就像是拿一個東西隨意搖晃,可能造成散落分解。
  • 基地受到拉扯推擠。地震的經典印象之一是地面會裂開,或是崩塌,甚至變得像液體般有流動性(變成顆粒狀),這就無支撐力了。
  • 外在力量的衝擊。像地震引起的海嘯、火災、山崩、河流改道、海拔高度改變。可能造成淹水、掩埋、喪失外在冷卻、喪失外來電源等。

以上三者如果不能處理或有應對之策,地震就會成為威脅。然而,即使有所防範,仍有一絲不確定因素,那就是大自然現象,不是人類可以完全掌握的。

人們根據經驗與紀錄作判斷,再加上一個降低意外衝擊的保守估計來預測未來;然後根據這種情況下構建的情境從事各種的活動,包括小至穿衣吃飯,大至高空彈跳。這是人類在這個太多不可測的世界求生存的唯一辦法。所以才敢蓋高樓、架橋樑、乘坐飛機、登陸月球。

所以,看來必須關注一個重點:控制並降低意料之外的「意外」。如果有意外發生,超出情境之外,那麼系統就會崩解,只能說「天意如此」。核電廠對抗地震的破壞,就是將這種關注,儘量做到極限。

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些領域的知識,是不太容易懂,當然大部份人也不想懂的領域。這個領域離人們的經驗太遠,且應用有局限性;自然引不起興趣,大家認為這麼高深的東西,交給專家就可以了。核能其中之一。

專家,只因曾經深入了解,摸索其中的千迴百轉,確實也難簡單地將所見傳遞。難在這裏:往往直覺以為:反正講了你們也不懂,說了也不相信。累積了一甲子的功力,豈可一語道破?

因為這樣,就有了隔閡。甚至自我保護,不可侵犯。這整情形,我見到很多。過去一位熱流學界非常有名的華裔科學家,在我們單位演講時,一位從加拿大過來的學者問他問題,當場他就翻臉 -- 質疑他的理論,就是侵犯他。根本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。這件事,我的印象很深刻。

這在知識的層面上是沒錯,但是專業的理性,在溝通時,不能脫離情緒面的考慮。這在每一個領域都一樣,非獨核能如此;然而因為它的複雜與影響力,在這方面特別明顯。

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維也納,連續兩年(2009,2010)獲得權威機構MERCER評比為全是界最佳生活與居住的城市。

 雖然工作壓力與精神挫折常常盤據心中,但我仍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特別。 

可是很奇怪,大家來這裡的體會團不多。來維也納也是來去匆匆,通常在這理短暫停留,又趕緊往鄰近國家跑。

朋友們,不要見外。要體驗真正的維也納生活,讓我盡力滿足您們。

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位學長高我十屆,是中正理工學院第32期,核工組第一班招收的學生。

如果說有哪一位令我尊敬與佩服的學長,我會直接想到他。

當年中正理工學院搬到大溪員樹林,座落於離中山科學研究院不遠處。為培育核能人才,在機械系之下成立核子工程組。這是唯一與當時紅到不行,幾乎是全國理工組前三志願,清大第一志願的核子工程系相分庭抗禮的系所。許多與清華核工系擦身而過的優秀學生,轉而就讀中正的核工,所以那時核工組可說人才濟濟,而學長更是其中佼佼者。

學長大四時做過自治旅長,而後進核研所,再到清華核子工程研究所,畢業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;是國家積極栽培的人才。獲得學位後回到核研所,擔任過副所長,原能會處長,主任秘書。在50歲那年離開公職,現在擔任一家光電公司的執行長。

我要說的是學長對我的影響。最深刻的印象:他始終精神奕奕,幹勁十足;從沒聽過他抱怨,談的就是未來,就是目標;有說有做,很有行動力;態度謙和脾氣平穩,但要求嚴格,一絲不苟;非常用功,在看過的期刊論文上眉批,一直是我深刻的印象。那時我們在他所帶領的熱流分析小組裏,常常一起加班,晚上燈火通明,與中科院相輝映,然後一起坐晚間交通車回宿舍 -- 現在此番景象不復存在,那時培養的一羣的國防科技專家,後來在新的政策之下,都已四散了。考研究所時,不知從哪裡拿到他在大學所做的「核工原理」的習題解答,他在大二就全以英文答題;字跡工整,解題過程詳盡,讓我非常欽佩他做事情一絲不茍的態度。我在清華曾經遇到一位同時唸博士班的學生,他是學長當年碩士班的同學。他說這位中正畢業的學生,和當時其他清華母校畢業的學生很不一樣。學業成績高出其他人一大截,大家都不把他當正常人看待。因此每每想到學長的認真,就有見賢思齊的動力,不由得督促自己更加努力。他是我在學習上的標竿。

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在維也納最想念的故鄉飲食,牛肉麵是其中之一。

喔喔!又在談吃的!少不得又要被那些羅馬老將們取笑一陣!

在台灣時,並不常吃牛肉麵,因為我其實是有些素食主義者。肉吃太多或常吃會感覺不舒服。這方面受到父親影響很大。小時經濟情況差,很少吃肉,但父親常告訴我們吃青菜豆腐的好處,那也是他最喜歡的,往往一盤煎豆腐,灑些醬油,就非常滿意。因此即使長大後,我的飲食最習慣的還是素食,清淡簡單就好。

可是也許是身體的需要,過一段時間,就想嚐嚐牛肉麵。那是對肉食感覺的一次滿足。可是讓我難忘的牛肉麵不多。至今印象最深的還是讀清華時,由同學郭添全騎機車帶我到新竹一處眷村中吃到的清燉牛肉麵。

亨利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